家教网

北京 [切换]   北京家教 24小时在线提交家教需求
www.101jiajiao.com 北京请家教北京请家教热线:400-6766-101
您的当前位置: 教育资讯 > 学习方法 >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 发布作者 TC13147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杭州四中特级教师 张璘国 
我认为, 如今再谈学好外语如何重要已经显得多余, 掌握外语的重要性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我们面前: 升学, 考研, 出国留学以及许多工种的应聘, 没有哪一样离得开外语成绩. 现在的问题是: 有许多人很想学好英语, 而且也花了很多时间,作出了努力, 但就是学习效果不好. 原因在哪里呢? 我认为, 原因就在于他们走进了英语学习的误区.
 
误区之一: 大量地做单项选择题和语法题.
 
     许多学生往往喜欢花许多时间去做大量的单项选择题和语法题. 这一点可以从学生们课外向老师所问的问题类型得到验证. 我们且不说单项选择题和语法题所占的分徝比例很低, 我们应当清楚:这些单项选择题和语法题中的大多数是中国的老师为了训练或考查某些语法项目或知识点而自编的试题. 众所周知, 我们的中学英语老师大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 而漂洋过海学了英语归来从事中学外语教学的老师微乎其微. 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熏陶或受英语水平所限制, 我们中学老师所编的这些单项选择题的英语往往“地道”不足, 缺少 “原汁原味”, 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这样的试题上, 很容易使自己停留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上, 这对于提高英语水平极为不利.
我们阅读外国人所写的作品或听外国人讲话的困难点不只是在于词汇和语法, 还在于其语言表达方式与议论话题的角度和我们大相径庭, 其思维方式也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距. 这是因为: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在与老外用英语交际的时候(这里指的是用英语跟老外交谈, 听老外的讲话录音, 阅读老外写的英语材料, 所有这些都是指跟老外交际), 实际上存在着跨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听到或阅读到这样的情形: 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 他们的幽默和笑话, 我们常常会觉得没有什么可笑, 甚至会影响我们去品味或真正理解外国人写的作品; 我们这儿可以在公众场合随便说的某一句很平常的话, 如果换在他们国家的公众场合, 可能会使他们目瞪口呆, 大为震惊; 我们觉得难以启齿的话, 他们却可能在众人面前说了而觉得无所谓, 很平淡. 这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习俗的差异.
比方说, 在我们国家,如果你在中午十二点多钟遇见熟人, 很可能会客气地问一声: “中饭吃过了吗?”对方的回答可能是: “吃过了.”或 “我正要去吃呢.” 根据中国的文化习俗, 我们知道, 你问这句话只是为了表示客套, 其实并不关注对方如何回答你的问话, 对方也知道你是为了表示友好在无话找话说. 但是, 如果你这样去问候一位你所熟悉的外国人 ( Have you had lunch? ), 那他就很可能会敏感地这样去想: 你是在暗示我, 你想请我吃中餐. 如果这时他还没吃,很可能会愉快地接受你的邀请 (因为按照西方的习俗, 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 拒绝对方的邀请是不礼貌的). 那么, 他很可能会这样回答你: No, not yet. Would you like to invite me to have lunch with you ? Thank you. Let’s go. 这会使你意想不到而弄得措手不及.
    在笔试中, 我们也会遇到 “跨文化交际”的试题. 请看下面一道单项选择填空题:
    During Christmas days, ____________ good and all stores are crowded with shoppers in Britain and many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 things are            B. service is     
C. all people are          D. business is
    我们从西方人有赠送圣诞礼物的习惯,而联想到西方国家圣诞节期间购物量猛增, 可以得出答案是 D.
我们一定要重视英语篇章训练, 增加地道英语熏陶, 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适应外国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 高考试题中的文章, 一般都是选自国外的报刊杂志,选自外国人所写的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英语, 听力录音也是请老外录制的. 因此, 我们要大量地听外国人录制的听力材料,多听英美国家不同人的英语录音(如果能有机会多找外国人交谈则更好), 以适应不同的语音语调;  要大量地阅读和品味外国人写的作品, 不能只是阅读有故事情节的文章, 要多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包括人文、地理、历史、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商业活动、文化习俗、伦理道德、科学技术等), 还要选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包括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新闻报道, 广告及其它各种应用文体),让自己浸泡在地道英语的海洋中, 以便逐渐适应外国人的思维习惯, 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 这有助于扩大自己的视野, 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 逐渐培养能够结合英语语言的思维习惯去客观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思维与意图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地道英语的试题, 才能听懂外国人录制的英语听力材料, 才能写出地道英语的书面表达.
 
误区之二: 通过在心里翻译单词、词组与句子来完成英语听力练习和英语阅读训练.
 
“心译”是提高我们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的一大障碍. 有些学生习惯于听一句英语, 马上在心里试图组织该句的汉语语言,甚至听了某个单词, 也要在心里想一下它的汉语是什么. 结果总是跟不上, 听不懂, 埋怨人家英语说得太快. 其实, 应该怪你自己,因为你在 “心译”一个句子或想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 已有一个或几个句子讲过而你没有听到, 你当然跟不上人家说话的速度. 这样断断续续地听, 你怎能听懂人家的话呢?
      有些同学阅读英语文章太慢且理解错误很多, 原因就在于边读边“心译”, 读读停停, 三步两回头, 把一篇前后联系紧密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 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看完了全文之后, 对文章内容说不出个所以然, 更不要说完成深层次理解题(主旨概括题与推理判断题)了, 也不要说把握言外之意以及作者的观点与意图了.
     我认为, 在进行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时, 要尽量把听到的声音或看到的文字直接转换成情景或意会(领悟), 而不要在中间多一个 “心译”的环节.
 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如果你能杜绝在心里组织汉语语言------ “心译”, 同时做到遇到生词就放过去、跳过去(因为没有时间给你去猜,去想),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听不懂的词句上, 而是要根据你所能听懂的词句, 特别是要根据某些关键性的词句, 去领悟而不是去翻译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 弄清说话者想要告诉你什么. 如果能这样做, 你就会觉得人家英语说得不是太快了, 你也能跟得上、听得懂了. 同样的道理, 在阅读训练中, 不要把一个个的英语词组和一个个的英语句子在心里形成汉语语言. 眼睛也不要老盯着某些词、词组、搭配或句型. 遇到生词猜意思, 猜不出意思就猜大致词义范围, 如果连大致词义范围也猜不出, 那就把它放过去、跳过去而继续往下阅读. 在这一方面, 我不赞成一字一句慢慢推敲的阅读方法, 我倒很欣赏能 “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技巧. 因为前者太注重枝叶、细节, 很有可能造成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弊端. 而后者更注重主干、中心, 注意从字里行间捕捉言外之意以及作者的观点与意图, 而这正是我们的阅读目的, 也是高考的命题方向. 事实上, 你若能在头脑里把文字直接转换成情景图像(或能领悟),也就是说, 只要能意会而不必要言传, 你的阅读速度就会快起来,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 你会觉得阅读速度越慢越不容易看懂, 阅读得越快, 反而越容易看懂, 越能掌握全文的中心与大意.
 
误区之三: 把20个完形填空题当作20个单项选择题来完成.
 
有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脱离语境, 抛开情景、上下文, 用任何一门语言都无法进行交际. 在汉语中, 我们经常会强调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其实, 理解任何一门语言都应如此. 还是让我们这样设想一下: 别人正在谈论一个话题, 这时你突然走了进来, 只是听见了他们所说的其中一句话, 你就很可能会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有时候还会把意思领悟错而闹出笑话来. 这是因为你不了解背景, 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话题, 不清楚在此之前他们说了些什么, 所以你就无法正确理解你所听见的那一句话的意思.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样提醒我们 “不要断章取义”, 这也是要求我们: 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去正确理解, 不要曲解其意思.我们可以这样说:语境、情景、上下文是正确表达、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前提, 是所有语言之魂. 当然英语也不例外. 要想学好、用好英语, 就要抓住英语之魂----语境、情景、上下文, 要想在高考中获得好的英语成绩, 也要抓住英语之魂, 因为语境、情景、上下文也是英语高考命题时肯定要考虑进去的最重要内容, 尤其是完形填空题.
    所以, 我们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要考虑语境和情景, 要兼顾上下文, 同时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或说话者的意图(言外之意). 切忌抛开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观点, 割断文章的内在联系, 不考虑文章的前后呼应, 把20个空的短文完形填空题只是当作20个单项选择题来完成. 因为, 要是你这样去完成完形填空, 你作出的判断就有可能在局部看来是正确的(语法无误, 搭配合理, 句子结构正确, 句意通顺), 但从整体看, 从全局看, 从全文看, 从作者的观点和说话者的态度看, 则是错误的(上下文矛盾-----逻辑错误). 从最近这几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看, 很少在完形填空题中设空考查语法. 事实上, 就某一个空而言, 选什么, 填什么, 往往受到上文或下文的制约. 可以说, 一个空填错了, 就会牵动全文, 使全文不能成为一体, 造成前后矛盾.    
   那么, 怎样才能突破英语 “完形填空”这一难关呢? 我们来研究一下英语完形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对策.
英语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测试题型. 它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该题的命题原则是既要考查学生的识词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 我们可以发现, 文章开头的一、二个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 并没有挖空. 这也是完形填空题的命题原则之一. 做该题时, 切不可忽视这种不挖空的开篇句. 因为这种完整的开篇句就是命题者想要给你提供与下文相关的信息、语境和情景, 让你凭借这些相关的信息、语境和情景有可能完成下面的填空. 因此, 正确理解开篇句的意思, 充分利用开篇句所提供的信息, 对顺利完成全文的填空是很有帮助的.
    值得注意的是, 有时候, 开篇句就是全文的主题句, 这对完成全文的填空意义则更加重大. 你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句来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题材内容以及文章所叙述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及概况, 如果已经掌握了文章的这一文脉, 那就可以发挥想象、展开推理, 从而有可能顺利完成这篇短文的填空.
     我们都知道, 完形填空的文章内容大多是故事性叙述文体, 偶尔穿插心里活动的描写或夹叙夹议. 这是完形填空题的又一个特点. 命题者的这种安排, 是为了让你可以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 产生相应的联想, 展开合理的想象, 从而有可能完成这篇 “残缺”不全的文章.
    因此, 考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在做这种完形填空题中就显得特别重要. 看了这篇 “残缺”不全的短文后, 如果你能够在头脑中出现短文所描述的隐约的情景图像, 你就具备了完成这道完形填空题的重要前提. 然后, 你就可以凭借你的联想和想象力去完成填空. 毫无疑问,当你完成全文的填空之后, 你头脑中对短文所描述的情景图像越清晰, 该题你的得分率就会越高. 但是,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做完形填空题时所需要的联想和想象必须是有根有据的, 这里所说的“根据”就是文章的文脉、文章提供的信息与背景. 那种离开短文内容的“轨迹”, 仅仅是按照考生自己的思路, 凭空想象和放野马般地联想,无疑会得分率很低.
事实上, 有些考生完形填空题得分很低, 原因就在于阅读短文速度太慢, 无法在头脑中形成短文所描述的情景图像, 把握不好这篇 “残缺不全”的短文的中心和大意.
因此, 做完形填空题, 别忘了在不看选项的前提下先快速通读全文, 粗略掌握全文的大意 (千万不要为了省时间而放弃这个步骤). 然后, 看第二遍时, 根据已掌握的文章大意, 边看边填, 如有拿不准的空白处, 可以暂时先搁下不填, 而是继续往下做, 可能下文对你这个拿不准的空白处有所暗示. 有时候, 回头看看前文, 也能帮你对下文的填空作出正确的选择.  
 
误区之四: 在英语课堂上, 像对待其它学科一样认真听课和作笔记.
 
    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在英语课堂上, 仅仅认真听和作笔记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开口说英语, 而且, 开口说比听和记更重要. 一般说来, 能说能讲英语, 就能听能读能写英语.
    在英语的课堂上, 作为学生, 应该嘴巴讲个不停, 默默地说, 轻轻地说, 大声地回答问题. 说什么? 就说老师讲的英语, 包括老师举的例句,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管是老师自问自答的问题, 还是老师问大家的问题, 也不管老师问没有问到你. 你这样对待英语课, 你手忙, 眼忙, 耳忙, 嘴忙, 脑袋忙. 你的注意力不会分散, 你哪能在课堂上打瞌睡. 你的课堂学习效率一定是很高的. 因为心里学家认为: 高效记忆的一个条件就是尽可能高效地利用人体分析器; 所用分析器愈多, 接受能力愈强. 在英语课堂上, 如果你能保持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听、看、说、写结合起来, 使用视听运动分析器多通道协同理解和记忆, 练得多, 大量的语言实践可以增加你对英语的感性认识, 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学习效果就会好得多.
 
误区之五: 通过背词汇表来扩大英语词汇量
 
新增 单词拼写” 题型以后, 书市上的《高考词汇手册》变得畅销起来了, 不少学生开始热衷于背英语词汇, 许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也极力劝说或鼓励他们这样做. 作为英语老师, 我很高兴看到学生能有这样的学习热情. 在英语学习中, 当你入了门之后(懂得了英语的文法和表达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 你的英语词汇量的多少就代表了你的英语水平的高低. 但是, 我觉得, 单纯背词汇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 不值得提倡. 我们应当知道, 几乎所有英语词汇的词义都不是单一的, 有许多词汇的词义甚至多达几十种, 你记不了那么多, 也不需要记那么多. 我们应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词汇离开句子或文章后 其词义就可能很难确定. 所以识记词汇应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也就是说, 考生应通过读诵句子与文章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那种单纯背词汇表的做法, 其结果往往是一天记住了许多, 两三天之后忘得差不多, 一两个星期后就忘得无影无踪了. 再说, 即使你设法记住了所有高考词汇, 如果不会变形, 不会活用, 那作用也不会很大.
 
 总而言之, 在英语学习中, 为了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尤其是为了要获得 “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应该尽早走出以上所提到的英语学习的种种误区.
 
(本文发表在2004年《高考》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