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网

北京 [切换]   北京家教 24小时在线提交家教需求
www.101jiajiao.com 北京请家教北京请家教热线:400-6766-101
您的当前位置: 教育资讯 > 学习方法 >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改到底改什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改到底改什么

【 发布作者 TC1522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改到底改什么

―――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引发的教学思考

 郭志成

随着课改的实施,大家都在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思路。由于可参照的资料有限,又没有成熟的模式参考。不少学校的教学并没有实质的变化。针对新教材的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只是形式的变化,知识点顺序的调整。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知识技能的讲授为主。出版的各种教辅资料也只是把原有内容重新组合了一下,并没有实质的变化。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能真正实现课改的目标。那么,我们在课改中如何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呢?到底是应做修修补补的小举措,还是做彻底的大变革呢?下面我将从新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知识体系试着分析一下。

按照旧教材知识体系,一般是针对一类物理问题,先给出定义,引出规律,进而用结论解决相关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比如,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就是直接给出定义,简单的推导出基本公式。真正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老师的高明之处往往体现在总结更多的解题方法,推出更多的推论、方法和技巧。最终这部分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剩下了一堆像散乱的砖块一样的公式和结论。而新教材的思路如下。

通过实验,真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时间与速度的数据

做出速度-时间图象

发现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分析图象反映的信息

发现倾斜直线的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总结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

进而通过图象一般性的分析,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以上的内容有人认为太烦琐,不如旧教材简洁、明快。我们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这就涉及到了课改后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跟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旧教材模式下的教学重点在于应用规律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练习用图象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逻辑线索清晰。这个看似烦琐的过程恰恰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是很高的。这正是为适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而设计的。如果我们不能深刻的领会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为了节省时间而使这一过程简单化。这便与课改的目标分离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而且要看他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程度,以及对科学过程、方法的领悟,以及科学的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我们教学的重心要前移,把重点分析知识与技能,变成知识的生成过程与知识同等重要,生成方法与知识同等重要,在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重要。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教学,它把实验与其它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但与过去《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教材的实验设计是开放式的,确定实验目的后,对实验器材、步骤、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这就可以使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的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加科学素养,增加科学方法。改变原来实验教学枯燥无味,甚至为了应对考试,通过习题实现实验效果的错误。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新教材每一章节的知识模块非常丰富。“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STS”等等。他们在教学中作用如何体现呢,只是做为学生课下的阅读内容吗。我认为这些模块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老师的整合,真正实现它们在三维目标中的价值。例如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旧教材第一节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史和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的过程是结论性。每一次进步的内外因和历史意义,一带而过。学生学完这一节,只记住抽象难懂的结论,很难对古老神秘的天文学产生深厚的情感和探索的好奇心。也无法从前人的结论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新教材则通过模块的设置,使知识变的非常丰富。由“地心说”到“日心说”变的“漫长”与“艰难”,还引入了“行星退行”并配以插图。这样,学习的过程更接近于物理学本身发展的过程。结论不再干巴巴,而是闪烁着科学精神光辉。印证着获得真理的艰辛。这不正是我们要实现的三维目标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各模块的意义,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合理整合。我对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教材全部内容。(老师不提目标)

分组讨论阶段:小组内讨论,总结学习收获。

  小组展示:小组内以代表的形式展示。老师进行板书归纳整理。(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知识,同时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分析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合作探究:根据教材对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的近似处理,给出太阳系其它行星的轨道半径,计算运行周期。体会利用科学规律认识世界的过程。

这节课的设计中,学生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学习,体验科学发展的历程,体验科学知识不断改正,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并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它的重心在于体验。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交流、碰撞。实现知识的提炼、共享。教师的总结归纳不能成为课堂的结束,只能是成果的系统化,规化。教师的讲解应当是开放式的,提出质疑,通过学生的补充完善。

新教材围绕《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对知识设计,学习重心,呈现方式等进行了很大的改革,这种变革不是知识的修订,而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关系到国家科教中长期发展效果的大事。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要发生本质的变化。每一位同学和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它的巨大意义,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和教学试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体验式的学习,探究性的学习,开放式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的教学更要从传统的教授知识与技能中走出来。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的巨大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研究,使他们愿意学习,而且自发的进而的自觉的努力学习。不断完善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观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面临许多问题,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如何对待这些将要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已经明确,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不再是知识的销售者,而成了随在学生身后,使他们自主进入知识殿堂的侍者。虽然我们还要提醒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告诉他们一些前进的经验。但路毕竟要靠他们自己走。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带领他们走多远,而是培养他们自己明确目标,进而主动实现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在“授鱼”的基础上提升到“授渔”,目标还是只在意于收获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下,这个过程变的丰富和自主,你可以自己探索不同的“打渔”方式,进而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在和大家的合作中,必然有选择有取舍,知识和方法也必然有提升。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获得正确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收获了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正确态度和情感。再者,如何对待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呢,在以知识教授为主传统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中,认为错误就是失败。在三维目标的教学中失误和错误恰恰成了理解过程与方法,端正态度,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最好载体。是教师传统意义的教学很难收获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怕学生出问题的错误,而是帮助他们在错误中分析原因,不断改正。最终收获成功。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进度的问题,学生参与性差异的问题,学生如何高效合作的问题等等。新课标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等我们去探究,去分析。但我们只要明确思路,坚定信念,课改的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阔。